- 叠彩山
- 在桂林市区偏北。
是市内风景苔萃之地。
相传山多桂树,又称桂山。
又因山上有个特异的风洞,也叫风洞山。
它包括四望山、于越山和仙鹤、明月两峰。
山色秀丽,山层横断,重重相迭,如迭着的彩缎,故名。
唐代桂州刺史、诗人元晦开拓。
山麓建圣寿寺、流杯亭,山上筑越亭、齐云亭、销忧亭、景风阁、茅斋等,建筑均已无存。
解放后对风景文物进行修整,修建于越阁、叠彩楼、仰止堂、一拳亭、叠彩亭、望江亭、拿云亭等,重新栽植桂树,林荫翠绿,每当秋季,芳香四溢。
山南麓有登山古道,林木茂盛,一派葱翠。
登于越阁昧望漓江景色,历历在目。
风洞是叠彩山最奇特之处,南北对穿,仅能过人,前后开敞如厅,前名叠彩岩,后名北牗洞,四季特有清风,清幽别致。
叠彩楼四面开敞,绿荫覆盖,明月峰顶,景色迷人。
据志书载,五代时,楚王马殷曾建台于此,故名马王台。
仁立峰顶,俯瞰全城,极目千里,山水之美,尽收眼底,古人所谓“江山会景处”即指此。
山上多石刻,形式多样,内容丰富。
著名的有唐代元晦的《叠彩山记》和《四望山记》,宋代朱晞颜《访叠彩岩》诗,明代刘台《叠彩山》诗,清代袁枚《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》诗,李秉缓的兰竹画,氍式耜和张同敞的成仁碑以及《浩气吟》,还有宋代摩崖造像等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